2025年5月19——20日,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印太交汇区物质能量汇聚中心海洋环境与生态过程的耦合作用和生态效应”2024年度总结暨学术交流会在广西大学召开,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承办。来自广西大学、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等9家单位46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项目负责人王凡研究员首先介绍了项目背景与项目执行的总体情况,充分肯定了项目取得的阶段性进展。王凡指出,重大项目各课题应当继续紧密围绕项目预期目标,开展科研集成攻关,进一步取得高影响力、有显示度的研究成果。重大项目各课题负责人、科研骨干针对各课题的年度进展与代表性学术成果进行了汇报,并聚焦印太交汇区珊瑚礁宏微观生态特征及其热适应模式、印太交汇区海洋动力过程与年际——年代记变异机理、印太交汇区海洋物质能量循环与跨圈层交换、印太交汇区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形成演化过程、全球海洋温/盐/溶解氧观测数据集建设等方向开展深入的学术交流。重点实验室主任余克服教授就课题1“印太交汇区代表性物种的生物多样性演变及其生态功能”2024年度进展进行了总结,实验室骨干陈小燕副教授、陈飚副教授分别作“印太交汇区珊瑚礁的生态特征及其热适应模式”与“印太交汇区共生-游离态虫黄藻的空间分布及其生态效应”的学术报告。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王凡研究员致辞



重大项目各课题负责人及项目骨干总结2024年度项目与课题进展情况

我院陈小燕副教授、陈飚副教授作学术报告
张经院士就印太交汇区学科交叉研究组织了专题研讨,各课题负责人及科研骨干针对印太交汇区生源要素的跨洋输运、印尼地区火山活动对西太——东印海表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印太交汇区海洋生物区系与生理地理分布格局、印太交汇区珊瑚礁有机碳埋藏等议题开展了深入研讨。
会议期间,各课题负责人和与会专家考察调研了海洋科教馆、岛礁生态修复实验室以及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教学平台。会议现场学术氛围浓厚、讨论热烈,并明确了重大项目下一步的研究计划。

张经院士主持印太交汇区学科交叉学术专题研讨

全体参会人员合影
文字作者:陈飚
图片作者:胡安戈、王芙淑
编辑:周剑、李珊羽
一审一校:周剑
二审二校:陈飚
三审三校:余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