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乐远福老师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期刊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中国科学院,一区Top)发表题研究论文“Late-Holocene ecosystem dynamics on Weizhou Island, China: A pollen and historical record of climate change and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该研究揭示了涠洲岛过去1400年以来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及其区域植被演替过程,并进一步阐述了区域气候变化、历史上的人类活动和极端干扰事件对涠洲岛景观动态、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演化的影响。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岛屿往往是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作为沿海生态系统典型代表的自然岛屿,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正日益面临资源枯竭和生态脆弱的问题。以这些岛屿的植被演替为重点的研究可为了解这些生态系统如何适应环境压力以及如何被环境压力重塑提供宝贵的见解。这些知识对于预测这些脆弱生态系统在不断的全球变化中的未来以及为保护工作提供信息至关重要。然而,原始热带和亚热带岛屿的生态演替和物种丰富度的长期记录并不多见。鉴于此,本研究以涠洲岛东北部湿地岩芯 WZD(160cm)为研究对象,开展高精度210Pb和AMS14C测年,利用高分辨率的孢粉、炭屑和粒度数据,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对北部湾海域涠洲岛地区晚全新世1400年以来的古气候和环境历史以及植被生态系统多样性演化和植被演替过程进行了重建。
研究结果揭示了气候波动和人为压力下涠洲岛过去1400年以来植被生态系统多样性演化和植被演替过程,确定了四个不同的转变阶段:
第一阶段:1400-850 cal yr BP,气候温暖干燥,形成了热带稀树草原生态系统;
第二阶段:在850-210 cal yr BP,气候更为湿润,向北亚热带季节性雨林转变,植被多样性增加;
第三阶段:210 cal yr BP到公元1970年,气候变为凉爽,农业和水产养殖的兴起,以人为造成的景观变化为标志;
第四阶段:公元1970年至今,生态系统从曾经多样性显著转变为人工防护林。本文研究结果强调,虽然气候变化是涠洲岛生物多样性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但人为干扰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2366002、41702182)、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2018GXNSFAA281293)和海洋负碳排放计划的联合资助。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滨海湿地生态地质重点实验室杨士雄博士和路易斯安娜州大学海洋和海岸科学系姚强博士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文章信息如下:Yue, Y., Xiang, X., Zhao, D., Yang, S., Yao, Q., 2024. Late-Holocene ecosystem dynamics on Weizhou Island, China: A pollen and historical record of climate change and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344, 108977, doi: https://doi.org/10.1016/j.quascirev.2024.108977.
论文首页
文字作者:乐远福
图片来源:论文首页
编辑:周剑
一审一校:姜伟
二审二校:梁甲元
三审三校:刘旗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