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教师王瑞博士为第一作者的论文“Temperature regimes during formation of Miocene island dolostones as determined by clumped isotope thermometry: Xisha Islands, South China Sea”于近期在沉积学经典期刊Sedimentary Geology上发表。该论文系统评估了团簇同位素在西沙群岛白云岩古温度研究中的潜力和局限性,指出了后期白云石胶结物对团簇同位素的影响。该研究为岛礁“白云岩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团簇同位素是近年来新兴的指示碳酸盐岩矿物形成温度的指标,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指示白云岩形成温度和流体性质。然而,对全球新生代岛礁白云岩而言,影响碳酸盐岩团簇同位素的可能因素仍然存在不确定性。本论文以南海西沙群岛210.5米厚的中新世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基于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δ18O、87Sr/86Sr)数据,系统地评估团簇同位素在岛礁白云岩中的应用价值。
研究结果表明,西沙群岛白云岩整体上由24-44°C的正常-轻微蒸发海水介导所形成,与巴哈马、大堡礁等白云岩的形成环境类似。岩石学解剖表明,西沙群岛白云石晶体通常由一个“脏”的核心和一个“干净”的胶结物外缘所组成,与全球新生代岛礁白云石的微观特征一致。本研究发现,“脏核”由早期近地表条件下的正常海水介导形成,而后期的“干净”胶结物则由较高温度下轻微蒸发海水沉淀所形成。鉴于现有技术很难将“脏核”与“干净”边缘的白云石分开,因此岛礁白云岩的团簇同位素和其他地球化学数据(δ18O、87Sr/86Sr)实际上代表了这两种白云石的混合值,目前国际上已有的单一白云石化模式很难解释岛礁白云石晶体中的这两种不同白云石类型。因此,本文提出了两阶段白云石化模式来解释岛礁白云岩的形成,并指出该模式与海平面变化导致的海水温度和盐度变化有关。(文、图/王瑞 编辑/周剑 审核/余克服)
论文信息如下:Wang Rui, Xiao Yang, Yu Kefu , Brian Jones, Wu Lü, Liang Feng , Yang Yang, Chang Biao, 2022. Temperature regimes during formation of Miocene island dolostones as determined by clumped isotope thermometry: Xisha Islands, South China Sea. Sedimentary Geology, 429: 106079. https://doi.org/10.1016/j.sedgeo.2021.106079.
论文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