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无内容。
  • 联系我们
  • |
  •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广西大学海洋学院(在运行)
    学院新闻及公告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学院新闻及公告>>正文
    许慎栋博士关于珊瑚营养方式的成果在JGR-Biogeoscience发表
    网站来源: 时间:2021年02月06日 18:38 点击数:

    不同形态、不同属种珊瑚对环境压力的耐受力以及对白化的易感性存在差异,总体上对白化的易感性呈现出枝状珊瑚>片状珊瑚>块状珊瑚的规律,但是关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目前没有完全一致的认识。探究造礁石珊瑚营养状况的种属间差异,有助于从能量供给的角度理解不同珊瑚白化易感性存在差异的驱动机制。

    我院海洋地质与环境教研室许慎栋博士开展了关于涠洲岛礁区不同属种珊瑚营养方式差异的研究,该研究以南海北部涠洲岛礁区的5个珊瑚属样品(对环境胁迫耐受性较高的块状滨珊瑚Porites、角蜂巢珊瑚Favites和蜂巢珊瑚Favia对环境胁迫耐受性较低片状牡丹珊瑚Pavona和枝状鹿角珊瑚Acropora)为研究对象。测试分析了它们虫黄藻密度,宿主组织与共生虫黄藻的碳同位素值(δ13Chδ13Cz),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值(Δh-z 13C)。结果显示:块状的滨珊瑚、角蜂巢珊瑚和蜂巢珊瑚的虫黄藻密度、δ13Cz值均高于片状的牡丹珊瑚和枝状鹿角珊瑚;此外滨珊瑚、角蜂巢珊瑚和蜂巢珊瑚的δ13ChΔh-z 13C值较牡丹珊瑚和鹿角珊瑚的更低(图1)。这意味着块状滨珊瑚、角蜂巢珊瑚和蜂巢珊瑚具有较高的自养光合强度和异养捕食能力,进而使其具备比片状牡丹珊瑚和枝状鹿角珊瑚更加灵活的能量供给方式。

    研究结果对我们深入理解营养方式的灵活性,即能量供给方式的动态调整能力对珊瑚的白化易感性与白化后恢复能力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在国际二区刊物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Biogeoscience上发表。

     

     

    说明: Fig.5

    1 不同属种珊瑚宿主与其共生虫黄藻δ13C差值Δh-z 13C

     

    2 论文首页

    上一条:博士研究生陈飚在SCI一区Top期刊STOTEN发表研究成果 下一条:我院宁志铭博士发表关于“珊瑚礁沉积物磷酸盐动力学机制”的研究论文

    关闭


  • 网站地图
  • |
  • 下载中心
  • |
  • 科研成果
  • |
  • 新闻动态
  • |
  • 通知公告
  • |
  • 关于我们
  • 广西大学海洋学院 版权所有

    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00号 广西大学海洋学院 邮编:530004 电话:0771-3227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