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无内容。
  • 联系我们
  • |
  •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广西大学海洋学院(在运行)
    学院新闻及公告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学院新闻及公告>>正文
    我院博士研究生丁洋在SCI三区期刊Scientific Reports发表研究成果
    网站来源: 时间:2021年01月16日 12:00 点击数:

    近期,我院2019届毕业博士丁洋作为第一作者,在吴志强教授、张瑞杰副教授的指导下,研究成果:Spatial distribution, source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of organochlorines in wild tilapia from Guangxi, South China 发表在SCI三区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有机氯化合物(OCs),包括多氯联苯(PCBs)和有机氯农药(OCPs),由于其持久性、生物累积性以及对野生动物和人类的不利影响。尽管OCs已被禁用多年,但其残留或代谢物在不同地区的各种环境介质和生物体中仍然可以检测到。鱼类是水生生态环境的重要指示生物。人类通过食用鱼和鱼制品对OCs污染物的摄入比例可达30%,甚至更高。因此,以鱼类为研究对象可以很好的反映研究区域内的OCs污染水平和人类暴露风险。

    本研究收集了我国广西南部西江干流及其五条主要支流的两种野生罗非鱼样品,共计75尾。对OCs的空间分布特征、来源及其与生物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滴滴涕、硫丹和多氯联苯是本研究中发现的最主要的OCPs。部分站点的污染物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如田东县(TD)和贵港市(GG)分别为硫丹(385-925 ng/g lw)和滴滴涕(20.1-422 ng/g lw)残留水平最高的地区。源解析表明,野生罗非鱼体内的滴滴涕和硫丹残留量与历史应用以及最近在一些采样点引进的技术性滴滴涕和硫丹有关。罗非鱼体内OCs含量与体重、体长的相关性高于其与年龄和脂肪含量的相关性,OCPs含量与脂肪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因此,对于鱼类而言,摄食强度(与长度和质量有关)比鱼类的暴露时间(年龄)更能反映生物个体污染程度。基于OCs化合物的第50和第95百分位浓度计算的人体摄入风险均低于1,表明通过食用研究区域内的野生罗非鱼而摄入的OCs不会对人类构成健康风险。(丁洋 张瑞杰/文)

    论文信息:Yang Ding, Zhiqiang Wu*, Ruijie Zhang*, Yaru Kang, Kefu Yu, Yinghui Wang, Xiaobo Zheng, Liangliang Huang, Lichao Zhao. Spatial distribution, source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of organochlorines in wild tilapia from Guangxi, South China. Scientific reports. 10: 15179.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0-72160-x

    论文首页

    上一条:张瑞杰副教授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发表“珊瑚礁鱼类抗生素水平、分布、生物富集及食用暴露风险”的研究成果 下一条:我院硕士毕业生张瑞玲在SCI二区TOP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发表研究成果

    关闭


  • 网站地图
  • |
  • 下载中心
  • |
  • 科研成果
  • |
  • 新闻动态
  • |
  • 通知公告
  • |
  • 关于我们
  • 广西大学海洋学院 版权所有

    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00号 广西大学海洋学院 邮编:530004 电话:0771-3227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