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寒假期间,海洋学院学子们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的号召,根据学校关于组织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统一部署,踊跃投身于各项实践之中。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深入基层一线,服务家乡发展,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寄语,以青春之姿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一、服务基层有我
在“服务基层建新功,青春谱写奋进曲”专题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深入基层一线,参与政务实践、企业实践和兼职锻炼,用青春的汗水和智慧,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海科232班李玉萍:
2025年1月20日至2月10日,李玉萍在家乡广西玉林容县十里镇人民政府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她参与了年前清扫、文件资料摘抄及整理、为宣传会提供志愿服务等工作。在小年当天,她与工作人员一起准备丰盛的小年饭,感受到了基层工作的温暖与关怀。2月10日,她还参与了镇政府组织的春风行动暨就业服务月巡回招聘会,协助解决镇里待业人群的就业问题。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她深刻体会到政府部门不仅是政策的落实者,更是人民幸福生活的保障者。她说:“此次社会实践不仅加深了我对人民政府的了解,更丰富了我对服务人民的实践认知,丰富了我对国家政策落实的具体认识。”

李玉萍在招聘会现场
海科241班潘雯雯:
2025年1月21日至2月21日,潘雯雯在家乡合浦县西场镇人民政府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她参与了接待群众、资料整理、海洋环境保护巡查、红树林保护以及组织排球比赛等工作。在接待群众时,她认真倾听需求,详细记录信息,及时反馈结果,深刻体会到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紧密联系。外出巡查时,她目睹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复杂性和紧迫性,也认识到每个人的责任。这次实践让她走出书本,深入了解社会民生,锻炼了能力,更深刻地懂得了责任与担当的含义。
海科241班蒙兰萩:
2025年2月6日至12日,蒙兰萩在靖西市政府办证大厅开展了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她为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引导和帮助,解答各类问题,并分发反诈宣传单。面对复杂的业务问题,她积极向工作人员请教,确保给群众满意的答复。通过这次活动,她不仅锻炼了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更深刻体会到政府部门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这次志愿活动使蒙兰萩对政府部门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她更加坚定了为社会贡献力量的决心。

蒙兰萩在导办台为群众提供服务
二、走访调研有我
在“走访调研感乡情,青春献智促发展”专题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深入乡村和社区,开展实地调研,了解家乡发展现状,用敏锐的视角观察社会,用扎实的调研数据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海科222班谢婷:
谢婷寒假期间参与了“边疆经济学大数据库”建设项目,深入广西多地开展家庭微观经济调查。她通过与不同年龄段的受访者交流,深入了解家庭经济状况,发现多数家庭的支出集中在子女教育和生活必需品上。面对中老年群体对线上问卷操作的困难,她灵活采用问询代填的方式,提高了调研效率。这次调研让她对家庭经济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在实践中提升了综合应变能力,“这段经历激励着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更加注重素质提升,善学知识,不断拓宽思维,勤奋工作,为实现壮美广西的伟大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谢婷辅助受访者填写问卷
三、建设家乡有我
在“建设家乡正当时,青春共筑归巢梦”专题实践活动中,同学们积极投身家乡建设,通过文化传承、教育帮扶、社区服务等多种形式,以青春的智慧和行动为家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海科242班黄圣淳:
2024年寒假期间,黄圣淳加入了寨子的舞龙队,开展了为期7天的舞龙文化学习与实践。他通过基础功训练、套路编排和展演等形式,深度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播。在实践中,他深刻体会到老艺人“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龙无神”的匠人精神,感受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并参与组织了一场有500余名观众的展演,将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黄圣淳表示,这次活动让他触摸到了传统文化的筋骨与温度,也让他明白了非遗传承的意义——让古老技艺在青春的血脉中生生不息。

黄圣淳参加的舞龙队排练现场
海科232班唐瑜霞:
2024年1月16日至21日,唐瑜霞在乡村开展了公益课堂,辅导学生写作业、学习知识,带领学生做手工、学习安全知识。面对乡村孩子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她尝试用故事引入课程,用游戏巩固知识,用鼓励代替批评,逐渐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她说:“乡村义教是一场双向的奔赴,孩子们从我们这里获得知识,我们从他们那里收获感动。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为教育公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唐瑜霞在辅导学生写作业
海科232班严煜棠:
2025年1月13日至24日,严煜棠参与了社区志愿者活动,具体包括协助社区开展防一氧化碳中毒、防电信诈骗、征兵宣传,跟随城管进行城市面貌规整,协助小学放假期间的交通疏导,以及参与孝子庙的清洁打扫活动等。他说:“这次实践不仅锻炼了我的沟通与组织能力,更让我懂得奉献的意义。在和其他志愿者合作时,我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这份团队情谊也无比珍贵。未来,我愿继续投身志愿活动,为社区贡献更多力量,传递温暖与爱,让社区因我们的努力变得更加美好。”

严煜棠在协助开展入户宣传工作
四、薪火相承有我
在“薪火相承西大情,青春接力向未来”专题实践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回到中学母校,开展招生宣讲与经验分享活动。海科241滕海辰回到母校时,带去了西大精美的文创产品,让学弟学妹们更生动地感受西大文化。海科241李嘉琪精心准备了充满创意的PPT,详细介绍了广西大学的校园风光、社团活动、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等。海科242孙梓瑞与校友们精心准备的宣讲资料中,融入了很多广西大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校园生活精彩瞬间。
他们以自身经历为纽带,将广西大学的校园文化、学术氛围、发展机遇传递给学弟学妹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奋斗目标。通过精心准备的宣讲内容和真诚地互动交流,同学们不仅为中学学子点亮了前行的灯塔,也在传承知识与经验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青年学子在教育接力中的重要作用,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滕海辰在母校宣讲

孙梓瑞在母校宣讲
结语
这些青年学子的实践故事,是我院本次“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缩影。他们在基层建设中坚定信念,在服务家乡发展中增长本领,在实践锻炼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的行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精神,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之后我院还将举办“青春思享荟”社会实践经验分享活动,邀请参与实践的同学们前来分享自己的实践经历与感悟,期待通过他们的亲身讲述,激发更多同学的参与热情,带动大家在未来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用青春的汗水与智慧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让青春在服务社会、奉献家乡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文字作者:卫清文、梁琪
图片作者:各参与实践学生
编辑:周剑、李珊羽
一审一校:梁琪
二审二校:黄学勇
三审三校:刘旗扬